初春的完美体育北京,晨光微熹,一声响亮的口哨划破寂静,击剑国家队的运动员们迅速集合,迷彩服映衬着他们挺拔的身姿,这不是普通的训练场,而是他们进行为期两周军训的最后一课,队员们目光坚毅,步伐整齐,仿佛即将出征的战士。
“通过军训,我们不仅锤炼了意志,更凝聚了团队力量。”男子花剑主力队员孙文在总结会上感慨道,他的话道出了所有队员的心声。
击剑国家队此次军训安排在北京市某训练基地,为期14天,这是队伍继2019年后再次开展军训,也是巴黎奥运备战周期中的重要一环。
每天清晨五点半,队员们准时起床出操,站军姿、走正步、越野跑,这些看似与击剑无关的训练项目,却让队员们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。
“击剑是个体项目,但奥运会是团体战斗。”女子重剑教练杜智山指出,“军训中的集体行动培养了队员们的团队意识,这对团体赛至关重要。”
军训期间,队员们经历了日晒雨淋,但没有一个人退缩,女子佩剑队员林晓薇在高温下坚持完成战术训练后表示:“比起在空调馆里训练,这种环境更能磨练意志,奥运会的比赛环境可能各种不利,我们必须适应任何条件。”
这不是击剑队第一次通过军训备战奥运,回顾2016年里约奥运会周期,队伍同样进行了军训,并最终取得了优异成绩,2019年底,为备战东京奥运会,队伍再次组织军训,尽管奥运会因疫情延期,但那次军训为队伍在东京取得好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“军训已经成为我们备战奥运的重要传统。”击剑队领队王键表示。“从过去两届奥运会的经验看,军训带来的精神力量转化为了赛场上的战斗力。”
东京奥运会女子重剑个人冠军孙一文对此深有体会:“在东京决赛的关键时刻,我想起了军训时教官说的‘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’,这给了我很大力量。”
本次军训在总结前两次经验基础上,增加了更多针对性内容,除了常规的军事训练外,还增设了心理抗压训练、团队协作项目和逆境应对演练。
军训结束后的体能测试数据显示,队员们的耐力指标平均提升了12%,反应速度提高了6.5%,更重要的是心理评估显示,队员们的抗压能力和意志力有了显著提高。
“这些提升直接关系到比赛表现。”队伍体能教练张宏伟解释说,“击剑比赛往往需要连续作战数小时,军训提升的耐力非常关键,而且击剑比赛中经常会出现逆境,军训培养的不放弃精神至关重要。”
团体项目的变化尤为明显,在军训后的首次队内团体对抗赛中,队员们相互鼓励、协作的场面明显增多,男子重剑队员董超说:“过去在团体赛中,我们更多是各自为战,现在大家真正意识到了是一个团队,会主动为队友分析对手,共同制定策略。”
随着巴黎奥运会临近,击剑队的备战进入关键阶段,军训作为备战工作的重要一环,为后续训练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总教练雨歌·欧伯利表示:“军训让队员们明白了什么是纪律,什么是团队,什么是坚持,这些品质在奥运赛场上至关重要,我们将把军训中培养的精神延续到日常训练和比赛中。”
击剑队将前往欧洲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拉练和比赛,检验训练成果,队员们都表示,将把军训中培养的作风带到国际赛场上。
“巴黎奥运会将是我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届奥运会。”年过三十的老将马剑飞表示,“军训让我重新找回了初心和激情,我会带着这份力量走完最后的征程。”
年轻队员也同样受益匪浅,二十岁的小将莫梓维说:“作为一名年轻队员,军训让我更快地融入了团队,现在我感觉我们是一个真正的集体,这让我对奥运备战更有信心。”
中国击剑队有着辉煌的历史和传统,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栾菊杰摘金,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仲满夺冠,再到东京奥运会孙一文夺金,一代代击剑人传承着敢打敢拼的精神。
军训正是这种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,许多老队员都会向年轻队员讲述之前军训的经历和收获,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队伍文化。
“每次军训都会有一些传统项目保留下来,也会有一些新元素加入。”领队王键说,“这种变与不变,正是我们队伍发展的缩影,我们尊重传统,但也不断创新。”
在军训最后的汇报表演上,队员们整齐划一的动作、铿锵有力的口号,展现了击剑队伍良好的精神风貌,观看表演的体育总局领导表示:“从队员们身上,我看到了一种精气神,这是奥运备战最需要的东西。”
夕阳西下,军训正式结束,队员们脱下迷彩服,换回击剑服,重新拿起剑柄,不同的是,他们的眼神更加坚定,动作更加果敢。
奥运备战是一场马拉松,而军训只是其中一站,但对于中国击剑队来说,这站注入的精神动力将支撑他们走向巴黎,走向赛场,当五星红旗在赛场上升起时,他们会记得这段迷彩岁月,记得从这里获得的力量与信念。
中国击剑队已经整装待发,准备在巴黎奥运会上再创辉煌。
评论